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体中段背鳞17行,平滑无棱;背面有29-30+12-17个约占2枚鳞宽的
白色横斑,横斑间距在体前段约为体后段的二倍左右。
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贡山、景东1雄2雌。
形态描述 头较平扁;头颈略能区分。眼小,瞳孔直立椭圆形。全长雄性可达(1065
+225)mm。头及体背黑褐色;颈部无白色倒“V”字形斑纹,通体具29-30+27-17个白色横斑,横斑宽度约为2枚鳞长;横斑间距在体前段约为体后段的二倍左右;幼体头顶部有宽的白横斑;腹面乳白色。颊鳞1,窄长,后端尖细,不入眶;鼻间鳞通常2,凡3枚者为在二鼻间鳞之前端中央嵌入1枚三角形小鳞片;眶前鳞1,眶后鳞2;颞鳞2+2(3);上唇鳞8, 2-3-3式;下唇鳞9,偶为8,前5枚与前额片相切。背鳞平滑无棱,17-17-15行;腹鳞217-229;肛鳞完整;尾下鳞60-87对。
上颔齿13枚,有2个齿间隙,7-3-3式,最后3枚齿较大。
白色横斑,横斑间距在体前段约为体后段的二倍左右。
描述依据标本 云南贡山、景东1雄2雌。
形态描述 头较平扁;头颈略能区分。眼小,瞳孔直立椭圆形。全长雄性可达(1065
+225)mm。头及体背黑褐色;颈部无白色倒“V”字形斑纹,通体具29-30+27-17个白色横斑,横斑宽度约为2枚鳞长;横斑间距在体前段约为体后段的二倍左右;幼体头顶部有宽的白横斑;腹面乳白色。颊鳞1,窄长,后端尖细,不入眶;鼻间鳞通常2,凡3枚者为在二鼻间鳞之前端中央嵌入1枚三角形小鳞片;眶前鳞1,眶后鳞2;颞鳞2+2(3);上唇鳞8, 2-3-3式;下唇鳞9,偶为8,前5枚与前额片相切。背鳞平滑无棱,17-17-15行;腹鳞217-229;肛鳞完整;尾下鳞60-87对。
上颔齿13枚,有2个齿间隙,7-3-3式,最后3枚齿较大。
大小
生物学
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山区,栖于阔叶林边缘的草丛或水域附近。以蛙、 小型鼠类为食。卵生,无毒。
垂直分布:海拔1500-2100 m。
垂直分布:海拔1500-2100 m。
生境信息
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山区,栖于阔叶林边缘的草丛或水域附近。以蛙、 小型鼠类为食。卵生,无毒。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